“却扇礼”的信息
来自汉服宝典
基本信息
显示标题 | 却扇礼 |
默认排序键 | 却扇礼 |
页面长度(字节) | 6,031 |
命名空间ID | 0 |
页面ID | 1373 |
页面内容语言 | zh - 中文 |
页面内容类型 | wikitext |
爬虫索引 | 允许 |
指向该页面的重定向数 | 0 |
计为内容页面 | 是 |
该页面的子页面数 | 0(0个重定向,0个非重定向) |
页面保护
编辑 | 允许所有用户(无限期) |
移动 | 允许所有用户(无限期) |
编辑历史
页面创建者 | 汉宝(留言 | 贡献) |
页面创建日期 | 2024年10月14日 (一) 01:41 |
最后编辑者 | 汉宝(留言 | 贡献) |
最后编辑日期 | 2025年3月31日 (一) 13:37 |
总编辑数 | 2 |
近期编辑数(过去90天内) | 1 |
近期不同作者数 | 1 |
页面属性
使用的模板(1) |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
搜索引擎优化属性
描述 | 内容 |
条目描述: (description )此属性控制 description 和og:description 元素的内容。 | 却扇礼,却扇礼术语简介。却扇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一种礼仪,起源于晋代,并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这个习俗主要是指新娘在婚礼过程中,使用扇子遮挡面部,尤其是在拜堂、交拜等重要环节时。其含义主要有两层:1. 辟邪:扇子被认为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在新娘出嫁时用以驱邪避凶。2. 遮羞:由于古代社会对女子贞洁观念较强,新娘在成亲前不宜轻易示人,故用扇子遮面以示端庄和羞涩。根据不同的记载和传说,却扇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例如,在唐代,新郎有时需要用才华作诗来“却扇”,即通过诗歌打动新娘,新娘才会放下扇子露出容颜;而在其他时代,可能是在交拜后或特定仪式上新娘才去掉扇子。另外,却扇礼还有传说与伏羲与女娲的神话故事有关,虽然这一说法是民间传说,它强化了却扇礼作为传统文化中一个富有寓意和神秘色彩的组成部分的地位。 |
关键词: (keywords )此属性控制 keywords 和article:tag 元素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