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服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名称:章服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标签:十二章纹 / 礼服

章服在古代中国是指有识别符号的衣服,尤其是指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这些图案被称为“章”,每一章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等级标志。在古代,天子的礼服拥有十二章,而群臣则根据品级不同,分别穿着九章、七章、五章、三章的礼服递减。

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稳重,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华虫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粉米象征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章服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服饰的一种,更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这种制度从周代开始形成,并在后来的历史中不断完善,直至明清时期。帝王和百官公卿所穿的衣服,底色和花纹都有一定的规定,作为区别身份等级的标志。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制度非常完备,封建统治阶级按照阴阳五行的迷信说法,把青、赤、白、黑、黄当作“五方正色”,帝王的服装就采用黄色,而帝王以下的百官公卿,则各按品级穿着规定颜色的官服。

章服的颜色和图案随着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严格的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通过这些服饰的纹饰和色彩,可以体现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和官职等级。

相关商品

章服
中国古代的章服包括绘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礼服、赏赐之服、朝政议事的公服等。古以日、月、星辰等为天子的冕服十二章,这是最早的章服。后这些纹样用于皇族百官、命妇的礼服,以式样、质料、颜色、配饰等的不同区分穿着者的身份、等级、尊卑。赏赐的章服则以颜色、质料区分等级。各朝代按服制规定各有特色。古代刑法规定,罪人服刑期间所穿的服装各有徽识也称为章服。
——华服志 (https://www.huafu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