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纹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主图.jpg
名称:飞鱼纹
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术语简介

飞鱼纹是传统寓意纹样之一,是明代服饰中常见的纹饰,然而飞鱼不是真的鱼,是一种类似蟒的瑞兽。至明时,飞鱼纹类蟒形,有鱼鳍、龟尾,亦有两角。飞鱼服是次于蟒衣的一种荣重服饰。

发展历程

飞鱼纹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纹样中的一种,其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 起源与早期发展:飞鱼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等古籍,被视为吉祥之物。在汉代至南北朝时期,飞鱼纹逐渐开始出现在器皿和织物上,但作为服饰图案的具体应用情况尚无详尽的文献记载。
2. 明代盛行与规范化:飞鱼纹在明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赐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皇帝将带有飞鱼纹样的服饰作为高级官员的赏赐品,根据等级不同,一品以下二品以上官员可获赐飞鱼服。明代的飞鱼纹通常表现为龙头、龙身、有翼且带有鱼鳍和鱼尾的形象,形态近似蟒蛇,但级别低于蟒纹。在明代,飞鱼服不仅仅局限于文官,在锦衣卫和大内太监群体中也有穿着。
3. 形制与演变:飞鱼纹的样式随着时代变迁有所变化,明初时期的飞鱼形象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动态特征;而到了明代中晚期,飞鱼纹趋于简化,部分设计可能只保留了鱼尾部分以区别于蟒纹。此外,飞鱼服不仅体现在直身袍、曳撒、贴里等服装上,也可能作为补子装饰在圆领袍等官服之上。
4. 后世影响:明清交替之后,随着满清入关以及服饰制度的变化,飞鱼纹作为赐服的地位逐渐减弱,但在民间和一些特定场合下仍保留了一定的影响。现代汉服复兴运动中,飞鱼纹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得到重现和推崇。

总之,飞鱼纹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从象征性标识到具体制度化的过程,并在不断演变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价值观念。

文献记载

《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此,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

《明史·舆服志》:“张瓒为兵部尚书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术语辨析

飞鱼服不是汉服形制,凡是装饰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可以称为飞鱼服。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严格来说都不是一种服饰类型,而是一种纹饰。他们可以用在在各种服饰类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