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主图.jpg
名称:袄子
又名:袄 / 短袄
适用性别:男 / 女
适用场合:便服
类型:汉服形制

术语简介

又称袄、短袄。一种缀有衬里的短上衣。由襦演变而来,最初作为内衣。长度介于襦与袍之间。形制既有宽袖,也有窄袖;既可对襟,也有大襟。袴部被裁缺一块的为武士穿用。最初为北方燕人服装,隋唐后逐渐传入中原,成为男女常服。

袄与衫的区别

袄与衫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上衣,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衫(shān)
○ 结构:衫一般指单层的上衣,无夹层,较为轻薄透气。
○ 材质与用途:衫多为春秋季节或夏季穿着的单衣,材质通常较薄,如丝、棉、麻等。在古代,衫多为短袖或者无袖头的设计,可以作为贴身衣物穿着,也可作为外衣。
2. 袄(ǎo)
○ 结构:袄是有夹层或多层构造的上衣,内含填充物以增加保暖性,有夹袄(两层)、棉袄(三层,内含棉花或其他保温材料)等类型。
○ 材质与用途:袄主要用于秋冬季节御寒,面料较厚实,并且内部可能填充棉花、羊毛等保暖材料。袄的长度和款式多样,既可以设计成短款,也可以设计成长款,满足不同场合和层次搭配的需求。

综上所述,衫与袄的主要区别在于厚度、保暖性和结构复杂度,衫更侧重于春夏时节的舒适性与透气性,而袄则强调的是秋冬季节的保暖功能。

袄与襦的区别

袄与襦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上衣,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层数和材质等方面:

1. 襦(rú)
○ 结构:襦通常是指单层或分裁接襕的短上衣,即在腰部有明显的接缝,有时称为腰襕。襦的长度较短,一般至腰际或稍长。
○ 层数:襦通常是单层或者薄夹层,不强调厚重保暖性。
○ 形制:襦的特点还包括两侧不开衩,多与裙子配套穿着,是汉服体系中的一种常见搭配。
2. 袄(ǎo)
○ 结构:袄则指有衬里的中式上衣,可以是有夹里的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也可以是里面加絮料的棉袄,甚至包括皮袄等冬季御寒衣物。
○ 层数:袄一般是双层或多层构造,内含填充物以增强保暖效果。
○ 长度:袄根据长度可分为大袄(长袄)和小袄(短袄),摆线位置可到膝盖上下或腰臀之间。

总结来说,襦更偏向于轻便单层的春夏装,而袄则是具有保暖功能的秋冬装。两者均体现了古代中国服装设计中的季节适应性和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