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线袄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名称:腰线袄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腰线袄是中国元代至明朝时期的一种服饰款式,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元素,并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其主要特征包括圆领设计、紧窄的袖口以及宽大的下摆,特别是腰部采用了辫线装饰或用丝帛制成宽阔的围腰,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腰线部位格外醒目,有的还设有钮扣作为固定和装饰。腰线袄不仅是当时军队将校及官员常服的一部分,也反映了蒙汉文化交融的服饰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对后世汉服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腰线袄的部分特点被继承并融入到了曳撒等后续汉服款式之中。

相关商品

腰线袄与辫线袄的区别

一种观点认为,腰线袄和辫线袄实际上是同一种服饰的不同称谓,没有显著的区别。在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中,“腰线袄”与“辫线袄”常被交替使用来描述同一款式的服装,即元代及明代早期流行的一种具有特殊腰部装饰的长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腰间缀搓捻而成「辫线」的为「辫线袍」,而腰间横缀条状织物的为「腰线袍」。据党宝海、杨玲研究,装饰于袍服腰部的多道丝线或丝带,即「腰线」,而缝缀在袍服腰部用丝织品扭结成辫的腰线则称「辫线」,辫线为腰线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