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妆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主图.jpg
名称:啼妆 [tí zhuāng]
又名:嗁妆 / 嗁壮 / 啼粧 / 啼糚
流行朝代:汉朝
适用性别:
适用年龄:成人
类型:汉服妆造

术语简介

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妆饰。以油膏薄拭目下,如啼泣之状。流行于东汉后期。相传为汉桓帝大将军梁冀妻孙寿所创。亦作“嗁妆”、“嗁壮”、“啼粧”、“啼糚”等。也借指美人的泪痕。

文献记载

《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

《太平御览》卷三八0引晋华峤《后汉书》:“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以为媚惑。”

《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宋欧阳修《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前蜀·韦庄《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吴伟业《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