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龍袍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龍袍,又稱龍袞、黃袍或龍章禮服,是中國古代皇帝所穿的象徵至高無上皇權的服飾。龍袍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中皇家禮儀服飾的最高代表,具有極其鮮明的等級性和象徵意義。

相關商品

歷史起源

  • 龍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但當時並不是皇帝專屬,而是作為一種在重大典禮時朝臣可穿戴的高級禮服。
  • 到了隋唐時期,黃色逐漸成為皇家專用色,尤其是唐代規定了黃色袍服為王室專享。

明朝時期,龍袍被正式確立為皇帝的標誌性服裝,其形制、顏色和裝飾圖案都有嚴格的規定,並且明文規定只有皇帝才能穿着繡有五爪金龍的袍服,而親王及以下只能穿四爪蟒紋的衣服。

基本特徵

  • 形制:龍袍通常是圓領、右衽(明朝以後多為盤領)、長袖,下擺寬大,通常採用黃色絲綢製作,因為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着中央土德和皇權正統。
  • 裝飾圖案:主要以龍為主題,寓意皇帝是真龍天子,擁有統治天下的神聖權利。龍的數量、位置、姿態以及與其他吉祥圖案如雲海、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組合,均有嚴格的制度規範。
  • 工藝:龍袍上的刺繡工藝極為精細,採用輯里湖絲等上乘絲線,採用多種針法進行繡制,如平針、鎖鏈針、釘金線繡、盤金繡等,使龍袍色彩斑斕,立體感強烈。

地位象徵

龍袍不僅是皇帝的日常與慶典活動中的正裝,還是國家祭祀、登基、冊封等重大儀式場合必不可少的禮服,體現了皇帝獨一無二的地位和權威。

同時,龍袍還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載體之一。

現代傳承

在現代社會,雖然帝制已廢,但龍袍作為文化遺產,在博物館收藏、學術研究以及復原傳統服飾活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一些影視作品、舞台劇目以及現代的中式婚禮、國風攝影等領域中,也會根據歷史記載來設計和復刻龍袍,以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龍袍可不可以清洗

龍袍作為中國古代皇帝的禮服,通常採用極為昂貴的材料如絲綢、錦緞等製作,並飾以金線、珠寶、珍珠、孔雀羽等貴重裝飾品。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且材質特殊,清洗起來極其困難,尤其是那些鑲嵌有珍稀飾品的部分更需要特別小心。

實際上,古代的龍袍很少進行常規意義上的水洗,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顏色褪色、布料變形以及鑲嵌物脫落或損壞。對於污漬和異味,古人可能會採取吸塵、輕拍、薰香等方法來清潔和除味。

現代如果博物館或私人收藏中擁有古時遺留下來的龍袍,出於文物保護的角度考慮,更是嚴禁使用傳統水洗方式清潔。對於這類珍貴文物的保養與修復,一般由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在必要時,會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乾洗、吸塵、消毒等方式,並遵循最小干預原則,儘量保持原貌,延長其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