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雲裾霞綺 復原孔府舊藏-蟒裙 01.jpg
名稱:馬面裙
又名:馬面褶裙
適用性別:
適用年齡:成人 / 兒童
類型:漢服形制

術語簡介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中國古代漢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襉,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 。馬面裙由馬面和褶襉(jiǎn)組成,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 ,宋代馬面裙已初具雛形,明清時期最為流行。清代出現了百褶裙、魚鱗裙、襴干裙、月華裙、

鳳尾裙等形式的馬面裙。

名稱由來

「馬面」之名來自城牆上的「馬面」——「馬面」原指城牆上凸起於牆面外側的部分,正面為高而寬的平面,兩側折向後,因此古人也用「馬面」或「馬面褶(襉)」來形容裙裳前後的光面,明代民間口語裡出現「馬面大襉裙」的稱呼,但使用尚不普遍。到清代,女裙「馬面」上的裝飾逐漸增多,「馬面裙」也成為了正式的稱謂:「俗婦人所着裙,圍桶而多折,如古時裳制,謂之『馬面裙』。」

「馬面」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用於明代流行服飾「曳撒」:「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

清代方志學家黃釗在其編修的《石窟一征》中記載:「婦人所着裙,圍桶而多褶,如古時裳制,謂之馬面裙」。這是「馬面裙」一詞首次現身於史料記載。

發展歷程

馬面裙是中國傳統服飾中一種獨特的裙裝樣式,其發展歷程大致可以梳理如下:

1. 起源階段:
○ 馬面裙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當時的旋裙是一種兩片式圍合裙,為方便騎驢出行而設計。這種裙子的結構特點已經初具馬面裙的雛形。
○ 遼代墓葬出土文物也揭示了類似馬面裙的原型,表明這一時期已有相近的裙裝款式。
2. 發展與定型階段:
○ 到了明代,馬面裙逐漸形成並流行起來,其典型特徵是中央裙門重合形成的平整光滑區域,兩邊對稱分布褶襉,形似城牆中的「馬面」建築。
○ 明代馬面裙在形制上得以完善和標準化,並成為女性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繁榮與變革階段:
○ 清朝時期,馬面裙繼續盛行,但隨着清朝滿族統治下漢服體系的崩潰,馬面裙在剪裁、製作工藝等方面發生了一定變化,如清代馬面裙兩側的褶襉被簡化或直接剪裁掉,變為更為簡潔的梯形裁片設計。
○ 晚清及近代,雖然馬面裙不再作為日常主流服飾,但在民間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通過窄化裙腰、改變褶襉設計等方式適應時代變遷。
4. 現代復興與創新:
○ 近年來,在漢服運動和傳統文化復興的大潮中,馬面裙得到了新的關注與傳承。現代設計師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對馬面裙進行改良和再創作,使其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增添了符合現代審美的元素和穿着習慣。

綜上所述,馬面裙從宋遼時期的初步形態到明清時期的鼎盛,再到近現代的重新詮釋與復興,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演變歷程,成為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特徵

馬面裙是中國古代女子服裝中的主要裙式之一,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1. 裙門設計
○ 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即前面有一個正面對外的裙片,背面有一個背對的裙片,這兩個裙片在中間相接的地方形成一個平直的「馬面」區域,前後裙門相對。
2. 裝飾性
○ 外裙門通常有豐富的裝飾,如刺繡、織金、印染等工藝製作的各種吉祥圖案,而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
○ 裙襴(裙底和膝蓋部位的寬邊)是馬面裙的重要裝飾部分,上面常常飾有寓意吉祥如意的紋樣,如蝙蝠、雲紋、燈籠、八寶、海螺瓔珞以及龍鳳、雲蟒等高級別的象徵物。
3. 打褶結構
○ 馬面裙的裙擺寬大,除裙子前後中線不加打褶外,兩側採用打褶設計,褶子大而疏,一般綴於異色的裙腰上。
○ 裙身側面通過打襉來增加立體感和層次效果,使得穿着時能夠隨着行走產生自然擺動,增添動態美。
4. 裙腰及系帶
○ 裙腰多用白色布料,寓含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白頭偕老之意。
○ 裙腰兩端縫綴有系帶,用於固定裙子在腰部的位置,可以調整鬆緊度以適應不同體型的需求。
5. 搭配與演變
○ 馬面裙常與各式上衣搭配,形成襖裙或衫裙組合,是明代至清代女性日常和正式場合的主要着裝樣式。
○ 在現代漢服復興運動中,馬面裙經過改良設計,既保留了傳統元素,又結合了現代審美和穿着習慣,成為許多愛好者青睞的國風服飾款式。

分類

馬面裙作為中國古代漢族女子服飾中的一種典型裙式,其分類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

1. 形制分類:
○ 百褶裙:馬面裙的兩側裙幅經過打褶處理,形成整齊有序的褶皺,清代時褶襉細密且對稱。
○ 襴干裙:裙身兩側以深色綢緞鑲邊或分隔為數個部分,形成類似「闌干」的視覺效果,包括等距型和非等距型兩種。
○ 月華裙:明末清初出現,裙子褶襉間色彩變化豐富,一襉之中五色俱備,旋轉時色彩斑斕如月華,因此得名。
○ 魚鱗裙:馬面裙的一種高級演化形式,製作工藝更為精細繁複,一般採用高質量的綢緞等面料,經過精心摺疊和固定,使得每一片「魚鱗」(即褶襉)都飽滿且富有彈性。
○ 鳳尾裙:由數十條末端裁成尖角的彩色布條排列並固定在腰頭,裙擺由這些布條構成,具有較大的間隙,常用於裝飾。
2. 用途分類:
○ 嫁衣裙:新娘出嫁時穿着的馬面裙,通常更為華麗精美。
○ 日常生活着裙:適合日常居家和外出穿着的款式,相對樸素實用。
○ 節日祭祀着裙:用於重要節日慶典或祭祀場合,裝飾繁複、寓意吉祥。
3. 季節材質分類:
○ 棉袷裙:冬季穿着,內含棉絮或其他保暖材料,以適應寒冷氣候。
○ 單裙:春夏季穿着,選用輕薄透氣的絲綢、雪紡等材質製成。
4. 設計款式變化:
○ 直筒馬面裙:整體裙身呈直筒狀,沒有明顯的裙擺擴張。
○ 飄逸馬面裙:裙擺設計寬鬆,行走時更顯飄逸。
○ 分叉馬面裙:裙擺帶有開衩設計,增加了活動便利性。
○ 打底裙式馬面裙:可作為其他服裝的搭配打底裙裝。

綜上所述,馬面裙根據不同的時代風格、工藝特點、使用場合及材質選擇等因素,有着多樣化的分類。

相關事件

迪奧抄襲漢服馬面裙事件

迪奧抄襲漢服馬面裙事件是指2022年7月,國際時尚品牌迪奧(Dior)推出的一款黑色中長半裙被網友質疑涉嫌抄襲中國傳統的「馬面裙」設計。這款裙子在迪奧的中國官網上售價高達2.9萬元人民幣,並且商品描述中並未明確提及該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服飾。

馬面裙是中國明朝至清朝時期漢族女性穿着的一種裙裝,其特點是前後各有一片布料重疊,中間有褶皺,兩側平直,形成獨特的裙門和腰身結構。而迪奧推出的這款裙子在剪裁、裙型輪廓及褶襉設計上與馬面裙有諸多相似之處,引起了不少中國消費者和漢服愛好者的不滿,認為這是一種文化挪用行為。

輿論發酵後,不僅網絡上的討論熱度極高,還有華人和留學生在法國巴黎等地自發組織了抗議活動,要求迪奧承認借鑑自中國傳統服飾並停止這種「文化挪用」。面對公眾壓力,迪奧官網下架了該款爭議產品,但並未公開給出官方回應或道歉聲明。

這一事件引發了對中國傳統服飾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合理借鑑和尊重各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

參考資料

  • 揭開「馬面裙」的神秘面紗. 鹿慕溪水. 服裝數字圖書館. 2022-10-11 10:00
  • 馬面裙名字的由來. 擷芳主人. 微博.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