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主圖.jpg
名稱:袖 [xiù]
又名:袂 / 褎 / 褏
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術語簡介

袖, 本義為衣袖,即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袖的古字又作「褎」 、「褏」,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秦國《睡虎地秦墓竹簡》,古字形從衣,𥝩(suì)聲,後改為從「由」聲。 現代以「袖」作為規範字形,當是由「褏」演變而來。袖又叫「袂」, 如白居易《長恨歌》:「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

文獻記載

《釋名·釋衣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

《左傳·襄公十四年》:「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斲,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玉台新詠·漢時童謠歌一首》:「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漢書·楊惲傳》:「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卬(áng),頓足起舞。」

元·王冕《冀州道中》:「飲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參考資料

漢服接袖處傳統上是布的邊界,即依布幅大小決定,與今日西式服裝在肩膀處接袖不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6%9C%8D%E5%88%97%E8%A1%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