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服
来自汉服宝典
名称:补服
又名:补褂 / 外褂
术语类型:汉服类型
补服又称补褂、外褂,是明清时期一种饰有品级标识的官服。胸前及背后缀有补子。文武百官朝视、谢恩、礼见、宴会均可着之。“补子”的图案根据官员级别和文武的不同也都是不一样的,一般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补子所用物料大都为绣品,但也有是提花织物、缂丝或彩绘。补子可另制后缀在补服上,也可与补服织在一起。
相关商品
补服
又称补褂。明清时期一种饰有品级标识的官服。胸前及背后缀有补子。文武百官朝视、谢恩、礼见、宴会均可着之。具体形制各有特点:明代用大襟袍,服色有绯、青、绿,补子通用方形,对补子品级图案的规定不太严格。一些舞、乐、工、吏杂职人员也可用杂禽、杂花补子,如正月十五的灯景补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补子等。清代用对襟褂,服色用石青、天青。补子除方形外,也有用圆形者,或用二团,或用四团(两侧及前后各用一团)。对补子作了严格的规定:一品,文鹤,武麒麟;二品,文锦鸡,武狮;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鹇,武熊;六品,文鹭鸶,武彪;七品,文㶉𫛶,武犀牛;八品,文鹌鹑,武犀牛;九品,文练雀,武海马。此外,都御史、按察史等均用獬豸。其中乾隆前后又略有变化。清代补子多缀于外褂上,故又称补褂。补子所用物料大都为绣品,但也有是提花织物、缂丝或彩绘。补子可另制后缀在补服上,也可与补服织在一起。
——华服志 (https://www.huafu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