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褲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膝褲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膝褲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服飾,它的形態類似於現代的襪子或褲腿,但通常是無底的。根據搜索結果,膝褲在宋代就已經存在,而在明清時期尤為流行。膝褲的穿着方式是先穿褲,再將膝褲扎在褲外的膝下,最後再將裙系在褲外。它不僅可以遮住過於簡樸的襪子,還能裝飾上流行的紋樣,顯得精緻秀氣。

膝褲的材質多樣,包括紗、綾、羅等織物。在明代,女子的下裝通常包括褲、膝褲、裙等,膝褲作為內穿的一種褲子,比裙子稍短,剛好銜接住裙襬和鞋子的距離。在明代,膝褲不僅是日常穿着的實用服飾,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單品,體現了當時的審美風尚和身體觀念。

明代女子的膝褲在結構上通常為直筒型,上端開衩並系帶,長度大約35厘米左右,寬度19厘米左右,穿着於褲和裙之間,束結於小腿肚和膝蓋之間。膝褲的材質、工藝、紋樣豐富多樣,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服飾審美特徵,面料工藝等都趨向於奢華艷麗多樣化 。

在明代,膝褲的功能也發生了轉變。它不再僅僅是為了禦寒保暖,而是逐漸分化出了裝飾美化和藝術生活的審美情趣。這種轉變體現了明代中後期社會對服飾的逾禮越制、崇奢好艷的風氣。膝褲的流行也反映了當時女子社會文化生活的轉型,以及纏足觀念對服飾的影響。

相關商品

膝褲
又稱半襪。一種古代的褲子。與脛衣相似,無襠無腰,左右各一,着時緊裹於脛,上達於膝,下及於踝,膝部以帶系縛。男女均可以穿着。五代以後盛行。明代婦女穿着膝褲較為普遍,這時期的膝褲多以錦緞製成,平口。外常套穿「裳」、「裙」,或是加罩在長褲之外。
——華服志 (https://www.huafu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