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胯袍
来自汉服宝典
名称:缺胯袍
又名:䙆袍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缺胯袍是唐代一种流行的服装,特别是在庶民或卑仆等下层人群中。这种袍衫的设计特点是在两胯下开有“衩儿”,也就是在袍衫的两侧有开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行动,使得穿着者在劳作时更加方便。缺胯袍的形制通常为圆领、窄袖,衣长可以至膝下或及踝。穿着时,一般内着小口裤。在劳作时,可以将袍衫的一角掖于腰带间,这种穿法被称为“缚衫”。
唐朝的圆领袍(衫)主要包括两种款式,即襕袍和缺胯袍,简单来说,襕袍衣身左侧不开叉,缺胯袍衣身左侧也开叉,开叉的目的当然是便于活动,所以多为军士庶人穿着。襕袍比缺胯袍更正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