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襈襖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緣襈襖 [yuán zhuàn ǎo]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緣襈襖是漢服體系中一種具有典型裝飾特徵的上衣款式,其核心特色在於領口、袖口及下擺處採用緄邊、繡花等工藝進行精美裝飾和加固處理,這種設計既體現了古代中國服飾對細節美學的追求,也兼具實用性,用以保護衣物邊緣免於磨損。

術語詳情

名稱含義

緣襈襖是漢服中一種具有特定裝飾特徵的上衣,其名稱中的「緣」和「襈」均體現了其獨特的設計特點。

「緣」在古代漢語中指的是衣物邊緣的部分,而在漢服製作工藝中,通常是指對衣物邊緣進行裝飾和加固的一種方式,如緄邊、織金邊、繡花邊等。緣襈襖的特色在於其領口、袖口及下擺處有豐富的緣飾處理,不僅美觀,還能夠保護衣物免於磨損。

「襈」則一般指的是衣服內部或外部用於連接前後兩片衣片的布條,或者是在接縫處為了加固而添加的一層布料。在緣襈襖中,可能指的是通過特殊的裁剪與縫製技術,在襖子的接縫部位做出帶有裝飾效果的細節處理。

流行朝代

緣襈襖這一服飾形制在明代有所提及,特別是在女性服飾中存在左衽的緣襈襖,並且這一特徵承自元代。雖然在古代文獻或考古實物中對於「緣襈襖」這一名稱的具體記載可能相對有限,但從歷史傳承和漢服復興運動的研究復原來看,緣襈襖作為漢服的一種形式,在明代時有其一定的流行度。

文獻記載

張廷玉《明史·輿服一》 :「永樂三年更定,冠用皁(zào)縠(hú),附以翠博山,…….緣襈(zhuàn)襖子,黃色,紅領褾(biǎo)襈(zhuàn)裾,皆織金采色雲龍文。緣襈裙,紅色,綠緣襈,織金采色雲龍文。」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