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迭裙
来自汉服宝典
名称:百迭裙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百迭裙是宋制汉服的一种,是一片式布中间打褶,光面重叠穿着,上身正面类似明制马面裙。一般百迭裙的褶子褶宽比较小。光面在哪边都可以,不像马面裙门在前要对准了穿。褶裙目前一般指商家做的一片式方布打满顺褶(目前没有出土,形制存疑),上身效果就是像时装里的百褶裙。
相关商品
特征
- 1. 百迭裙(基础款)
- ○ 特征:裙子平铺两端有两个光面中间打满褶子,为一片式。
- ○ 形制来源:花山墓
- 2. 百迭裙(仅合围)
- ○ 特征:裙子平铺两端有两个光面,中间打满褶子(文物为工字褶),为一片式裙头长度约等同于腰围,穿于裆裤之外,或可搭配短裙穿着,裙仅合围。
- ○ 形制来源:南宋黄昇墓
发展历程
百迭裙作为一种具有褶皱特点的传统服饰,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
- 1. 起源阶段: 百褶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了赵飞燕穿云英紫裙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百褶”一词,但描述了裙子在风中飘动的状态,暗示了其可能具有一定的褶皱效果。
- 2.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裥裙是百迭裙的早期形态,这时的裙子多采用打裥(裥即褶)的方式制作,褶裥的设计逐渐丰富多样。
- 3. 两宋时期: 到了宋代,百迭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宋代的百迭裙特点是褶裥细密且多,因此得名“百裥裙”。这种裙子通常由一片布料折叠而成,通过褶皱设计既增加了裙摆的层次感,也便于活动和穿着。
- 4. 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的服装制度中,裙子样式继续演变,出现了马面裙等新型态,而百褶裙的概念与形制也在民间流传并有所创新。尽管如此,现代意义上的百褶裙与宋制百迭裙并不完全相同,明代及以后的裙子结构和装饰可能更加复杂,并结合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百迭裙和褶裙的区别
- 百迭裙:其实,百迭裙也可以说是褶裙的一种,同样是有许多褶子的。有些百迭裙是有裙门的,有些则没有。而且,百迭裙的裙门一般都是只有一个的,在穿着的时候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相比于褶裙而言,百迭裙的褶子会更加精致细密一些,看上去也更加的整齐。
- 褶裙:褶裙的特点就是,没有裙门,在裙身上是布满褶子的。这些褶子有的是全褶,有的是半褶。全褶的褶子会更加工整一些,半褶的褶子则会容易散一些。
百迭裙和旋裙的区别
百迭裙和旋裙是两种不同的汉服裙式,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都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下装形式,但具体形制与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 百迭裙: 百迭裙,尤其是宋制的百迭裙,指的是通过折叠布料形成许多细密褶皱的裙子。这种裙子的特点在于两侧光面(无褶皱部分),中间部位则连续打褶,并且褶裥通常较为规整密集。
- 旋裙: 旋裙,或称两片裙、贴身旋裙等,是一种更为贴合身材的裙子类型,尤其在日常穿着中较为常见。它采用的是两片布料共腰设计,不打褶而是通过收省(即剪裁时预留出可以缝合以产生自然褶皱的空间)来达到适应身体曲线的效果,一般会比传统的马面裙或者百迭裙更加轻便舒适。
所以,尽管两者都是汉服体系中的裙子款式,但百迭裙强调的是连续褶皱的设计感,而旋裙则注重贴身舒适的剪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