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撒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曳撒 [yì sǎn]
又名:一撒 / 一色衣 / 一色服
所屬體系:漢服形制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元代一種袍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一色服,明朝稱曳撒、一撒。「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內廷大宴時所穿的服裝。基本形制為上衣下裳相連,衣式較緊窄,下裳較短,腰間做無數襞積,肩背間貫以大珠。元代上至天子百官,下及庶民百姓均穿用,根據材料、色彩以及各種裝飾區別其身份等級。穿着者冠帽衣履必須同一色,不得有異。考究者用織錦製作,上綴珍珠。一年四季可以服用,僅面料、配飾等有所不同,但無定製。明後定質孫服為儀衛之服。明朝時期,內臣、外廷都有穿着,並且和原本的漢服特點進行融合,開創其他形式,如:麒麟服、飛魚服。

文獻記載

明·王世貞《觚不觚集》:胡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

明·劉若愚《酌中志》:亦有穿圓領衤曳衤散者

明·呂毖《明宮史》:(衤曳衤散)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襬。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兩傍有耳。自司禮監寫字以至提督正,並各衙門總理管事方敢服之。紅者綴本等補,青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