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領袍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主圖.jpg
名稱:圓領袍
又名:上領袍 / 團領袍 / 盤領袍
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術語簡介

漢服圓領袍,又稱上領袍、團領袍、盤領袍,是中國古代傳統服飾體系中的代表性款式之一,盛行於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其獨特之處在於領型設計,不同於交領的交叉形式,圓領袍採用環繞脖頸一周的圓形領口,有時會附加折領或翻領,並配以系帶或紐扣裝飾及固定。該款式的服裝在古代社會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不僅作為士人官宦的日常常服(如明代士人的直裰),也作為軍旅武將的戎裝(如唐代以後各時期的圓領戰袍),還普及至皇族貴胄和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穿着。

圓領袍形制變化豐富,既有長袖也有短袖,長度可至腳踝或膝蓋不等,且根據季節與身份差異選用絲綢、麻布、棉布等多種材質製作。

發展歷程

圓領袍的發展演變歷程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商代晚期,但真正成為流行的外衣款式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下是圓領袍較為詳細的發展歷程:

1. 起源與早期形態
○ 商代:考古發掘中,在婦好墓(殷墟)出土的玉人俑穿着類似圓領服飾,初步證明了圓領形制在早期就已經出現。
○ 漢代:圓領樣式起初多作為內衣穿着,隨着時代的推進逐漸發展。
2. 魏晉南北朝時期
○ 這一階段,圓領袍開始從內衣轉變為外衣,並且在社會各階層流行開來。其直袖設計便於日常活動和軍事行動,符合當時崇尚武勇的時代風尚。
3. 隋唐時期
○ 圓領袍在此時達到了大規模的發展和普及,成為士庶、官員乃至皇室成員的重要着裝。唐代男子常服以幞頭、圓領袍為主,圓領袍的設計日趨成熟,部分還配有襴邊等裝飾元素,正式確立了圓領袍在官服體系中的地位。
4. 宋朝
○ 宋朝時期,圓領袍繼續沿用並有所變化,如領口設計更加豐富,袖子由窄袖向大袖轉變,官員們的常服也包括圓領袍,且袍身下擺出現了閉骻與開骻兩種形式。
5. 明朝
○ 明代將圓領袍進一步制度化,這時的圓領袍又稱團領或盤領,廣泛應用於官員禮服和日常服裝中。明代圓領袍特徵明顯,腰間束帶,袖型多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可能穿着不同材質和等級的圓領袍。

綜上所述,圓領袍從最初的起源到明清時期的繁榮,經歷了從內衣到外衣、從普通民眾到官方指定服裝的變遷,不僅反映了中國服飾文化的歷史演進,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審美觀念的實物見證。

唐圓領袍、宋圓領袍、明圓領袍的區別

唐、宋、明三代的圓領袍在形制和細節上有着顯著的不同,以下是對這三個時期圓領袍主要區別的概括:

1. 唐圓領袍
○ 領型:唐初圓領袍可能有立領或直條狀領口設計,盛唐時逐漸演變為較為平展的領型。
○ 領口大小:領口相對較小,一般不會露出內搭的中衣。
○ 袖子:多為窄袖或箭袖(即長至手腕的緊袖)樣式。
○ 下擺:開衩或不開衩均有記錄,但總體來說沒有外擺設計。
○ 內搭:通常搭配圓領中衣。
2. 宋圓領袍
○ 領型:領子扁平且寬大,內外襟對稱重合部分較大,領口較唐代更開闊,常會露出裡面的交領中衣。
○ 袖子:袖型多樣,常見廣袖、大袖,也有窄袖和直袖。
○ 下擺:無外擺,但工服等正式場合的服裝兩側可能有不同的開叉處理方式。
○ 官員服飾:宋代公服、饋袍及襴衫等成為官員的代表性着裝,具有一定的制度化特徵。
3. 明圓領袍
○ 領型:領口更加寬大,領子完全平面化,有時內部結構呈現斷刃特點,內外認不對稱,重合部分較寬。
○ 袖型:袖子變化豐富,以琵琶袖、窄袖、直袖居多。
○ 下擺:男裝圓領袍雙側設有外擺,女裝則不一定有外擺,有的款式會有橫欄(即下擺處加寬的裝飾邊)。
○ 開衩:明圓領袍通常兩側開叉,並且男裝帶有明顯的外擺設計,整體風格更為寬鬆大氣。
○ 細節裝飾:領部、袖口、衣襟、底部雙擺等部位都有深青或黑色的圓邊裝飾。

綜上所述,從唐朝到明朝,圓領袍在領型、領口尺寸、袖型、下擺處理以及搭配的內衣等方面都有所演變和發展,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風尚與審美觀念。

文物依據

圓領袍作為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物廣泛存在於各大博物館和歷史遺址的藏品中。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圓領袍文物的情況:

1. 考古出土文物:
○ 新疆地區等地出土的隋唐時期至宋元明清各代的墓葬中,多次發現過保存較為完好的圓領袍實物。
○ 嘉興王店明墓曾出土一件雲鶴團壽紋綢環編繡獬豸補圓領袍,這是明代士人或官員所穿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圓領袍文物。
2. 孔府舊藏文物:
○ 孔府作為孔子後裔世代居住的地方,其舊藏文物中包含了不同時期的圓領袍/衫,這些文物反映了當時士庶階層的常服樣式。
3. 各地博物館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國家級以及地方各級博物館均有館藏古代圓領袍實物或複製品。
○ 地方性博物館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也有可能收藏有與當地歷史文化相關的圓領袍文物。

圓領袍是胡服嗎

關於圓領袍是否屬於胡服,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和解釋。圓領袍在中國古代服飾體系中確實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之一,但它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胡服」,而是漢民族在吸收融合北方游牧民族服飾特點的基礎上改良和發展起來的款式。

圓領袍最初可能源自北方少數民族(即當時所稱的「胡人」)的服裝樣式,但在隋唐時期,尤其是在民族交融的大背景下,圓領袍被漢族廣泛接受並加以創新,逐漸成為上至皇室下至民間都普遍穿着的服飾類型,是官服和常服的一部分,並演化出了符合漢民族文化特色的多種形制。

因此,在某些文獻資料中,圓領袍可能會被提及與胡服有某種聯繫,但更多時候它被視為漢服中的一個大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本土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