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頭履
出自汉服宝典
名稱:雲頭履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雲頭履是一種古代中國的鞋履,其特點是鞋頭向上翹起,形狀像翻滾的雲朵,男女都可以穿着。這種鞋履在東晉時期較為流行,多用於婦女,通常以草木及彩錦製作,履頭高翹翻卷,形似雲朵。雲頭履的製作材料多樣,包括羅帛、紋錦、草藤、麻葛等面料,鞋底薄,鞋幫淺,較輕巧便利。鞋面上常常添加刺繡和珠寶裝飾,使其更加美觀。
術語詳情
雲頭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約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出現。到了漢代,鞋履上的裝飾出現了分歧,兩個突出來的尖角好似分梢,稱為「歧頭履」或「雙歧履」。魏晉南北朝時期,鞋履款式更加豐富,包括鳳頭履、雲頭履等多種形式。五代之後,隨着女性纏足習俗的興起,翹頭履逐漸演變為更小巧精緻的形式。然而,到了清代,隨着滿族服飾的流行,翹頭履逐漸走向沒落。
雲頭履的設計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蘊含着深厚的文化象徵意義。上翹的鞋尖可以托起裳、裙或袍的下邊緣,方便行走,增強鞋的耐用度。同時,鞋頭的上翹形狀象徵着尊崇上蒼,與中國古建築的飛檐有相似的美學追求。這種鞋履的設計和使用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服飾的美學特點,也適應了當時社會的實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