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迭裙
出自汉服宝典
名稱:百迭裙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百迭裙是宋制漢服的一種,是一片式布中間打褶,光面重疊穿着,上身正面類似明制馬面裙。一般百迭裙的褶子褶寬比較小。光面在哪邊都可以,不像馬面裙門在前要對準了穿。褶裙目前一般指商家做的一片式方布打滿順褶(目前沒有出土,形制存疑),上身效果就是像時裝里的百褶裙。
相關商品
特徵
- 1. 百迭裙(基礎款)
- ○ 特徵:裙子平鋪兩端有兩個光面中間打滿褶子,為一片式。
- ○ 形制來源:花山墓
- 2. 百迭裙(僅合圍)
- ○ 特徵:裙子平鋪兩端有兩個光面,中間打滿褶子(文物為工字褶),為一片式裙頭長度約等同於腰圍,穿於襠褲之外,或可搭配短裙穿着,裙僅合圍。
- ○ 形制來源:南宋黃昇墓
發展歷程
百迭裙作為一種具有褶皺特點的傳統服飾,在中國歷史上有着較長的發展歷程:
- 1. 起源階段: 百褶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了趙飛燕穿雲英紫裙的故事,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百褶」一詞,但描述了裙子在風中飄動的狀態,暗示了其可能具有一定的褶皺效果。
- 2.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襉裙是百迭裙的早期形態,這時的裙子多採用打襉(襉即褶)的方式製作,褶襉的設計逐漸豐富多樣。
- 3. 兩宋時期: 到了宋代,百迭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宋代的百迭裙特點是褶襉細密且多,因此得名「百襉裙」。這種裙子通常由一片布料摺疊而成,通過褶皺設計既增加了裙襬的層次感,也便於活動和穿着。
- 4. 明清時代: 明清時期的服裝制度中,裙子樣式繼續演變,出現了馬面裙等新型態,而百褶裙的概念與形制也在民間流傳並有所創新。儘管如此,現代意義上的百褶裙與宋制百迭裙並不完全相同,明代及以後的裙子結構和裝飾可能更加複雜,並結合了當時的時代特色。
百迭裙和褶裙的區別
- 百迭裙:其實,百迭裙也可以說是褶裙的一種,同樣是有許多褶子的。有些百迭裙是有裙門的,有些則沒有。而且,百迭裙的裙門一般都是只有一個的,在穿着的時候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後面。相比於褶裙而言,百迭裙的褶子會更加精緻細密一些,看上去也更加的整齊。
- 褶裙:褶裙的特點就是,沒有裙門,在裙身上是布滿褶子的。這些褶子有的是全褶,有的是半褶。全褶的褶子會更加工整一些,半褶的褶子則會容易散一些。
百迭裙和旋裙的區別
百迭裙和旋裙是兩種不同的漢服裙式,它們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都是中國傳統服飾中的下裝形式,但具體形制與製作工藝有所不同:
- 百迭裙: 百迭裙,尤其是宋制的百迭裙,指的是通過摺疊布料形成許多細密褶皺的裙子。這種裙子的特點在於兩側光面(無褶皺部分),中間部位則連續打褶,並且褶襉通常較為規整密集。
- 旋裙: 旋裙,或稱兩片裙、貼身旋裙等,是一種更為貼合身材的裙子類型,尤其在日常穿着中較為常見。它採用的是兩片布料共腰設計,不打褶而是通過收省(即剪裁時預留出可以縫合以產生自然褶皺的空間)來達到適應身體曲線的效果,一般會比傳統的馬面裙或者百迭裙更加輕便舒適。
所以,儘管兩者都是漢服體系中的裙子款式,但百迭裙強調的是連續褶皺的設計感,而旋裙則注重貼身舒適的剪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