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領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方領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漢服方領,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服飾設計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顯著特徵為領口呈方形結構。

這一領型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禮記·深衣》中有關「曲袷如矩以應方」的記載揭示了早期服裝中方形領口的存在。歷經漢、隋唐、元以及明代等歷史階段,方領在不同朝代的服飾文化中均有所體現和演變,例如《後漢書·馬援傳》中描述的東漢時期的「勃衣方領」。方領以其四角分明、線條規整的特點,不僅凸顯頸部曲線,更彰顯出古時對禮儀與秩序的崇尚。現代漢服復興運動中,方領作為復古元素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明制或其他仿古風格漢服的設計製作中,體現了古今交融的審美意趣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相關商品

具體形制

目前出土的文物基本都是對襟衫襖,比如王洛家族墓的半袖比甲和孝靖皇后的百子衣。對襟即前襟左右平直相對,方領對襟衫或襖是明代比較常見的女式上衣形制,領口呈方形,開合方式是對稱的。

比甲是一種無袖、開胸、兩側有開衩的上衣,常配以襦裙穿着,某些比甲的領型也會採用方領設計。

除此以外,男子用的罩甲也是方領設計。

文獻記載

《禮記·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