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巾幘

出自汉服宝典
於 2024年10月10日 (四) 12:05 由 汉宝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字替换 -“|类型=”替换为“|术语类型=”)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平巾幘
又名:平上幘 / 小冠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平巾幘是中國古代一種頭飾,起源於漢代,作為冠帽的襯墊物使用,具有平頂特徵。至魏晉時期發展為武官專用的一種頭巾式樣,其前部呈半圓形平頂,後部則升起成斜坡形尖突,不覆蓋全部頭頂,僅罩住髮髻部分。隋唐時期,平巾幘成為武官及衛官在公事場合的標準服飾,並且天子、皇太子騎馬時也會佩戴。平巾幘有時也稱為「平上幘」或「小冠」,隨着時代變遷,其形制逐漸華美,融入了更多裝飾元素,體現了古代中國服飾制度的演變和等級標識的功能。

發展歷程

平巾幘是中國古代男子首服的一種,其發展歷程大致如下:

1. 起源與形成:平巾幘起源於漢代,原本幘是一種用於束髮、防止頭髮散亂的頭箍。王莽時期,幘開始出現硬頂設計,由簡單的裹頭布發展為有固定形狀的頭部裝飾。到了東漢時期,隨着幘的發展和變化,出現了平頂式樣的幘。
2.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演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平巾幘作為一種重要的服飾元素被進一步細化。此時的平巾幘主要分為兩類,即文官所戴的尖頂介幘和武官所戴的平頂或略帶斜坡狀的平上幘(有時也稱作「平巾」)。這一時期的平巾幘形制更接近帽子,佩戴時更加方便,無需繁瑣的包裹,且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其材質、顏色及裝飾都有嚴格的規制。
3. 隋唐時期的定製化:至隋唐時期,平巾幘作為官員尤其是武官的標準服飾得到進一步規範和沿用。同時,天子、皇太子在特定場合如騎馬出行時也會佩戴平巾幘。這個階段的平巾幘製作更為精細,裝飾華麗,標誌着中國封建社會服飾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4. 後期影響:隨着時間推移,平巾幘的形制逐漸融入到後世的各種冠帽中,雖然名稱不再常見,但其設計理念和形式對後世的冠帽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平巾幘從最初的實用功能到後來成為代表身份地位的重要符號,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多元化的演變過程,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流行朝代

平巾幘在中國古代服飾歷史上流行於多個朝代,特別是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最為常見和正式化。起源於漢代的平巾幘,到了魏晉時期成為武官所戴的一種標誌性頭飾,其後在隋唐時期繼續沿用,並且隨着服飾制度的發展與完善,成為武官及衛官在公事場合的標準服飾之一。因此,可以說平巾幘在魏晉、南北朝、隋以及唐朝時達到流行高峰,並對後續朝代的首服文化產生了一定影響。

適用性別

平巾幘作為一種古代頭飾,主要適用於男性,特別是作為武官或特定場合下的官員服飾。在魏晉至隋唐時期,它是男性官員、尤其是武職官員的標誌性配飾之一,用於體現身份地位和禮儀規範。不過,在古代中國嚴格的性別服飾制度下,女性一般不會佩戴平巾幘這類明顯帶有男性權力象徵意味的頭飾。

穿戴方法

關於平巾幘的具體穿戴方法,由於古代文獻和現存實物資料中對如何佩戴這種頭飾的詳細步驟描述不多,我們只能根據歷史畫作、雕塑形象以及對古代服飾的研究進行推測。

一般來說,平巾幘作為古代男性首服的一種,其穿戴可能包括以下步驟:

1. 準備:首先確保頭髮整潔並束好髮髻,這在古代是戴任何頭飾前的基礎工作。
2. 放置:將平巾幘輕輕置於頭頂,平巾幘通常為前後兩片構成,後部可能會有稍微上翹的部分,要確保它覆蓋住髮髻部位,並且平整地貼合頭部。
3. 固定:平巾幘可能會配有系帶或鈎扣等固定裝置,將其繞過下頜或腦後進行穩固綁紮,確保頭飾不會輕易滑落。
4. 調整與裝飾:根據不同的款式,平巾幘可能配有纓絡或其他飾品,穿戴時需要適當調整位置以達到美觀效果,並確保符合身份地位的標識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的平巾幘具體樣式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具體的穿戴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時期,平巾幘可能只需簡單地包裹於頭上,而在另一些時期,則需要配合冠或者其他配飾一起佩戴。由於缺乏詳盡的歷史記載,對於具體的細節過程仍需進一步研究和考證。

與其他首服的關係

平巾幘在中國古代首服體系中,與其它首服如冠、幘等有着密切的關係和演變歷程:

1. 起源與共性:平巾幘起源於幘,幘本是一種簡單的束髮布帶,起初主要作為男子頭飾,用以固定頭髮。隨着社會的發展,幘逐漸演變成有固定形狀和裝飾的首服,並衍生出多種樣式,包括平巾幘。
2. 與介幘的區別與聯繫:介幘是幘的一種變體,其特點是頂部呈「介」字形的硬挺結構,相較於平巾幘來說,結構更為複雜且突出,一般被認為是文官或特定場合佩戴的首服。而平巾幘則多為武官所戴,頂部較為平坦或者微斜,有時也稱為平上幘。
3. 與冠的關係:在漢代及以後,幘通常作為冠帽下的襯墊物使用,尤其在進行正式活動時,人們會先戴上幘,再於幘上加戴冠冕,形成完整的首服形象。平巾幘在某些時候也可以獨立穿戴,尤其是在不需佩戴冠冕的日常或特定場合。
4. 與其他頭飾融合:隨着時間推移,各種首服之間相互影響,形式不斷變化,平巾幘的部分特點可能被吸收到其他新的首服設計中。例如,在隋唐時期,官員公服中的幞頭就吸收了部分幘的特點,形成了帶有不同垂腳和飾品的幞頭制度。
5. 等級標識作用:無論是平巾幘還是其他類型的首服,都體現了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嚴謹性和等級性,通過不同的材質、顏色、裝飾物來區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

綜上所述,平巾幘在古代首服體系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冠、幘等多種首服共同構成了豐富的首服文化,並且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不斷的創新和發展。